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鄄城县  > 正文

鄄城县旧城镇 六合社区
村台成为致富大舞台

作者: 时苏建 来源: 发表时间: 2021-06-09 10:07

blob.png
孩子们在学校里排练节目
blob.png
黄桃产业
blob.png
村民在超市里购买生活用品
blob.png
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

夏日炎炎,骄阳似火。鄄城县旧城镇黄河滩区内高高矗立的三合村村台,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。村台上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两层小楼,干净整洁的街道,齐全的配套设施,繁忙的生产车间,学校里认真学习的孩童,都让人眼前一亮,好一幅安居乐业的美景……

“如今,咱老百姓搬出‘水窝子’、住进了‘新社区’、开启了新生活、走上致富路,曾经‘出行难、上学难、就医难、安居难、娶亲难’这些滩区百姓心中的痛再也一去不复返了。”正在装修新房的村民陈景才激动地说。

三年攒钱、三年垫台、三年建房、三年还账,这是以前很多滩区群众的生活循环和真实写照。据陈景才介绍,以前村民把全部积蓄花在修房上,村台是越垫越高,日子却越过越穷。“而现在,房屋干净明亮,卧室、客厅、厨房、卫生间样样俱全,家家还有个小院,不比城里的房子差。早晨有早点,晚上有夜市,生活必需品不出村就能买全!”说起以前滩区生活的艰难,陈景才一肚子苦水,转而面对新居,他有说不出的满意!

三合村台涉及三合村、武西庄、毛洼、西周楼、王庄等5个自然村,共2104户、6526人,不仅配备了标准卫生室、幼儿园、小学、服务中心等设施,还规划建设了两处创业车间,引进藤编、发制品、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入驻,为300多名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。除此之外,周边还相继建成中药材、果品等种植示范基地,夯实了滩区的产业基础,让滩区百姓既能搬得出、稳得住,还能致富。

村民王凤娥原先靠种地、打零工挣钱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听说要搬到村台,还担忧水费、电费等一系列费用增加,生活会更艰难。但自从搬上村台后,她就来到创业车间的鄄城永铭地毯有限公司打工,经过一个月练习,已经成为一名熟练工。“在这里不仅学会了制作地毯的手艺,每个月还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,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。”王凤娥说。

陈伯光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,他2009年流转土地栽种葡萄,赚了30多万元,尝到甜头的他又引进了黄桃种植,并成立了鄄城县特润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,准备带领村民大干一场。而很多村民看他赚了钱,也想跟着干,但当时的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让大家望而却步,严重制约了发展速度和规模。

“如今搬进新社区后,不仅生活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,我们的合作社也跟着沾了光。”陈伯光说,环境美了、道路宽了,农田水利配好了,彻底扫清了发展障碍,也增强了他们扩大规模的信心。

现在合作社社员已经发展到100多人,黄桃种植面积已超过3000亩,还有苹果、葡萄、中草药等,吸引了徐州、临沂、焦作、连云港、大连,以及菏泽周边的客商前来洽谈收购。

“丰产期的桃树每亩产量达7000斤至9000斤不等,按照黄桃平均1元/斤的价格计算,亩产毛收入1万元左右。”陈伯光说,有的村民加入合作社跟着种植,也有的村民把土地外租后到合作社打工,都实现了增收。

陈伯光说,他们正计划种植南非黄桃新品种,不但可以规模种植,还可以进行深加工,等规模扩大后再引进加工设备,争取把他们村打造成集产业加工、观光旅游、采摘于一体“黄桃小镇”。

文/图 记者 时苏建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